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2019年电子制造业如何发展

展望2019年,在工业4.0、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通信等热潮下,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电子制造产业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而在国际贸易大形势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外患内忧”的瓶颈局面,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并亟待聚力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走向高质量发展。

 

2019年电子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谁将引领中国制造?中国的智能仪器仪表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怎样打造“中国方案”?

 

产业进入换挡期

 

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出口等数据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低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

 

此外,投资增幅整体下滑。2018年1-10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5%,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光电器件等分领域投资在新兴市场拉动下仍有增势。

 

产业出口保持增长,增速放缓明显。2018年1-10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8%,较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主要行业的出口增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落。

 

2019年,产业发展面临几大瓶颈。一是国内电子制造企业仍受制于核心技术、元器件、原材料、装备等薄弱环节影响,导致附加价值较低,叠加今年以来行业增速放缓与原材料等企业成本上升等因素,2019年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行业利润增速波动短期内难以回暖。

 

二是手机、彩电等传统电子信息领域在缺乏根本性提振因素的背景下,市场规模渐趋下降,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三是在行业结构性的转型升级的趋势下,企业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资本实力较弱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展望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加,企业业绩增速将进入换挡期。

 

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加速发力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加速结构调整与动能转换。一方面,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主要行业和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果显著,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市场渗透率超过80%,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领域,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技术和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从细分行业来看,集成电路无疑最受关注。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4461.5亿元,同比增长22.4%。市场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公司的资本支出约合110亿美元,数额达到2015年投入的5倍,且超过日本和欧洲公司今年的相关资本支出总和,2019年投入规模将继续扩大。

 

随着2018年年底大基金二期募资的完成以及更多地方政府资金的进入,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将保持增长态势。此外,长江存储计划在2019年第四季度量产64层堆叠的3DNAND闪存芯片,中芯国际2019年也要开始量产14纳米手机芯片,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不断缩小。

 

预计2019年,中国面板厂的产能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一。在LCD(液晶显示屏)方面,未来市场的方向属于大尺寸和8K。随着4K基本完成普及,8K的市场和技术窗口将会打开,各国的面板厂都瞄准8K这个机会,多条10.5、11代线的点亮投产将推动65英寸电视市场走向普及阶段。在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方面,企业将进一步把握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维信诺合肥、京东方绵阳、京东方重庆、华星光电武汉等第6代AMOLED产线将陆续投产。

 

核心技术领域仍待突破

 

华为研发出麒麟970智能芯片,飞腾、龙芯、兆芯等国产CPU性能持续提升,京东方首条柔性屏生产线实现量产,结束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同时,电池隔膜材料、微电机系统传感器、石墨烯等基础产品也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

 

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夯实核心基础领域。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推广应用;5G、下一代互联网、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商用进程不断加快。

 

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领域的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进一步加速和深化,已成为支撑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和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

 

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兴领域创新与国际速度显现落差,亟需加速合力凝成协同创新体系;传统领域下降态势尚难被创新势能提振,有待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产业规模和供应链掌控水平尚不协调,亟待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夯实电子材料、核心元器件、关键设备等基础产业领域,为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和安全保障。以5G、智能制造、消费电子转型升级为导向,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打造产业新兴增长极。探索神经元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应用,拓展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智慧家庭、智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从全球产业发展态势看,手机、计算机等传统电子信息产品出货量增速放缓乃至下滑的趋势难以根本逆转。相当数量的中小品牌乃至昔日的大品牌厂商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负重裁员、被收购重组或逐渐消失的危机。

 

从新兴领域动能看,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兴领域尚处于孕育期或爆发前夕,现阶段还未发挥根本性的提振作用。从创新势能看,品牌巨头的颠覆性创新水平与消费者成长速度的矛盾日益凸显,尚难有效激发消费主体换机意愿。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应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力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仪器仪表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与其他装备子行业相同,中国同样成为了常用仪器仪表生产大国,是典型的“价格杀手”和“暴利终结者”。目前,国内高端仪器仪表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外资品牌占据着国内实验室检测仪器的大部分席位。

 

2019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重大工程、成套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诸多领域对仪器仪表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智能化设备的开发大大拓展了仪器仪表设备应用深度与广度。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到2020年,国内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1000亿元。

 

在分析2018年行业运行情况时,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协会相关人士总结了四大特点:一是产品需求结构变化明显。仪器仪表领域触及产品众多,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仍保持大于全行业增幅的高增长。二是产能过大。中高档产品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三是由以往的简单加工、装配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四是出口增长快,进口增幅小。

 

当然,仪器仪表行业核心技术短板同样存在。2018年9月,科技部确定了53个“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项目实施周期3年,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共计51960.36万元,以进一步助推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研发。当然,如果专项实施在总结借鉴以往的经验而采用系统工程推进新模式的话,或许会取得些实质性收获。

 

在新技术、新观念、新模式不断涌现的今天,在传统技术不断被颠覆的年代,仪器仪表行业只要不懈努力就有希望。

 

 

仪器仪表行业的智能制造“中国方案”

 

近几年仪器仪表产业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从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智能仪器仪表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

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级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

 

 

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基本形成,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试点示范成效明显。在国家层面实施了305个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近30%。

 

据了解,目前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已形成了央地协同、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总体来看,我国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集成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我国已成功突破和应用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另一方面,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日渐完善。

 

但也应当看到,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核心技术装备、支撑软件、控制系统等受制于人的情况,需要在智能制造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从两个方面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一是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二是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带动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系统、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培育新兴产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要积极面对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并以市场应用带动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核心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有效提升,形成发展仪器仪表行业的智能制造“中国方案”。

 

2019年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工信部部长这样说

 

要着力在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优质企业、完善制度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五方面下功夫。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这样表示。

 

苗圩强调,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补短板工程,探索利用“揭榜挂帅”的机制加快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解决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打通从实验室产品到工厂化产品当中的共性技术的缺失问题,克服国外经常说的“死亡峡谷”,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苗圩说,要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苗圩强调要着力培育优质企业集团。“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但总体而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企业在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鼓励企业聚焦主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上下游协同,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企业集团。”

 

他表示:“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提升专业化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撑。苗圩表示:“完善对制造业发展的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入力度,现在贷款基本都是短期贷款,企业也无奈只能短贷长用。”

 

在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他说:“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按照既定的时间点落实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