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中国北斗开始发力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用到导航系统,以前一直是基于美国GPS来实现导航定位。但是在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也成功实现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的构建。去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完成了全球卫星组网。

从北斗项目研发至今,已经和全球137个国家建立合作,并且中国北斗开始发力,国内超过700万辆营运车辆,超10亿台终端设备已支持北斗。

而且根据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可知,到2025年,北斗的总产值预计会达到10000亿元。一旦实现1万亿元的总产值,那么意味着北斗的全球各项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北斗卫星通过不断完善,定位精度实现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达0.2米/秒。不仅如此,服务可用性达到了99%。北斗在全球组网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将实现语音和图像传输服务。

中国北斗更是实现和美国GPS,俄罗斯 GLONASS一样,成为全球成熟卫星导航系统。

以前中国无法参与国际的卫星导航相关会议,论坛,此后中国下定决心自主打造卫星导航系统。经历26年终于成功了。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北斗卫星的意义十分重大,不可忽视。

北斗卫星的意义

北斗可用于救援救灾、导航定位、交通运输等等,在各项领域,均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北斗卫星的其中一项意义就是在实际运用中,可替代美国GPS。

大图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GPS占据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市场定位,中国在进行导航,测绘等应用时,都离不开GPU。

市场份额也被GPU瓜分,如今中国可替代GPU参与定位市场的竞争,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摆脱对GPU的依赖了。

其次第二大意义是完成对未来新基建行业的部署及助力。中国正在聚焦5G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并实现了一定的行业规模。通过北斗的时空信息,打造新基建行业生态服务。

中国预估2025年实现北斗10000亿的总产值,如何实现?仅仅靠定位服务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北斗要想实现10000亿产值,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赋能新基建行业。

美国求合作而不得

总体来看,北斗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有了北斗,中国可以不用看国外的脸色,不用受制于人。并能通过北斗,创造庞大的市场价值,让北斗参与世界定位市场竞争,与各国建立合作协议。

眼看北斗有远大的市场前景和稳定的定位性能,就连美国都来“求合作”。美国试图通过与中国北斗的合作,完成与GPU的并网。

对方提出共享北斗三频信号的意愿,但美国的合作并未给出足够的诚意,似乎想要坐享其成。最终被中国拒绝了合作。

中国和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签署了北斗合作协议,不过美国求合作而不得。以前不见得美国向中国提供GPU信号共享,现在中国建立起北斗卫星,而且服务稳定,布局广泛。美国这回想来合作,想要共享信号,哪有这么好的事。

中国北斗开始向全球发力,目前国内的所有手机厂商都支持北斗服务。就连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12也搭载了北斗。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以前手机上显示“GPU”的服务功能,现在显示为“位置信息”或者“定位服务”。

这说明GPU已经不再是唯一了,在北斗的运用下,中国可以自主把握定位服务安全。

总结

接下来中国会加大北斗全球市场布局,在完成独立组网的情况下,哪怕将来某一天,美国断供中国GPU也无妨。北斗随时可以顶上,可要是美国真的断供GPU,再想进入中国市场就难了。